中美晶祭太陽能矽晶圓專利戰 星星之火或足以燎原

電子時報2015/10/28-黃女瑛

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在日前在「供應商日」上,意外祭出太陽能矽晶圓專利戰,此舉為兩岸供應鏈投下震撼彈。一方面,境外矽晶圓輸台恐受訴訟影響,使得台灣矽晶圓廠受惠,另一方面,電池廠卻遭到取料及成本上的衝擊。兩岸業者都在看,這把專利之火的殺傷力有多大?星星之火是否足以燎原?

徐秀蘭的專利之劍

徐秀蘭所祭出的專利之劍,源自於中美晶於2014年9月11日正式取得、同年10月即開始在該產品包裝上標示的專利:矽晶鑄錠及其製成的矽晶圓(證書號為1452185)。

簡單的說,這項專利的由來應從2011年作為分界線,在此之前一般業者相信在長晶爐中置入的晶粒(grain)愈大顆、對長出的晶棒愈好。但中美矽晶在2011年逆向操作,採用比一般還小的晶粒運作生產,卻做出效果出乎意料佳的晶棒,尤其在多晶太陽能矽晶圓的轉換效率上有更進一步的突破。

隨後此法在全球快速普及,競爭對手競相仿效,據了解,目前市場所稱的多晶高效矽晶圓其實幾乎都是用這個方法,但中美晶在2011年底也開始運作專利申請,2014年9月正式在台取得專利,2015年進一步在日本取得,目前正在申請中的還包括大陸及美國。

整整一年後,當市場已淡忘中美晶專利申請事件時,但徐秀蘭卻公開宣布,22日「供應商日」起,該專利無償開放給台灣矽晶圓廠登記,只要在12月31日前到中美晶登記,都願意授權該專利,但對境外矽晶圓廠則不排除祭出專利訴訟。

舉證存難度

實際上,2014年中美晶取得專利成功後,其它競爭對手,包括台灣、大陸的矽晶圓廠即積極討論攻防戰,台灣矽晶圓廠雖然私下揚言要發動撤銷中美晶這項專利,但從2015年局勢來看,撤銷策略似乎沒奏效;而嘴巴說不受影響的大陸矽晶圓廠,實際上早在2014年當時就緊急備足律師、技術人員投入研究該項專利的殺傷力。

認為殺傷力有限的太陽能業者認為,這項專利有舉證上的難度,中美晶雖取得長晶的製程專利,卻無法從輸入的矽晶圓中來辨識它是用什麼方式生產,若要進一步進入競爭對手的產線來主張其專利,或許對台灣矽晶圓廠還有可能,到它地矽晶圓廠區就有相當難度。

徐秀蘭計劃對台灣矽晶圓廠無償開放專利,表示台灣矽晶圓廠得以免去衝擊,但輸入台灣的大陸矽晶圓則首當其衝,只是,中美晶該如何舉證大陸矽晶圓侵權?尤其大陸廠認為,中美晶在大陸的這項專利申請幾乎沒有取得的可能性。

不過,徐秀蘭在公布開放台灣廠專利的同時也透露,從電池即可看辦識矽晶圓製程的專利。市場對舉證的質疑從取得專利至今有一年,而中美晶會在一年後才亮刀,似乎也是有備而來。

另外,市場還有個說法,中美晶該項小晶粒專利採用的是半溶法,而如果採用全溶法即可能避開該小晶粒專利,所以,即使中美晶突破上述的門檻,只要大陸廠採用全溶法來生產,一樣可以安然無事。這或許就是全球矽晶圓龍頭廠大陸保利協鑫集團總裁朱共山所說的,用不同的製程來因應中美晶的專利門檻。

但有趣的是,小晶粒全溶法是由台灣龍頭廠綠能取得專利,現在中美晶釋出善意要讓台灣廠無償取得小晶粒半溶專利,如果綠能跟進響應,與中美聯手,對用全溶或半溶生產的小晶粒製程均以專利捍衛,則境外廠矽晶圓輸台的門檻恐怕真的會拉升。只是綠能內部仍在研究及評估,高層仍不願有更具體的回應。

台灣電池廠觀望中

中美晶祭出的專利戰,台灣電池廠雖對此事表示只能觀望中美晶是否有進一步突破動作,才能評估後續的影響。但實際上在徐秀蘭公開不排除祭出專利戰後,諸多台灣電池廠已緊急召開會議檢討後續因應措施,也透露將要求大陸矽晶圓廠提出具體的因應策略,顯示諸多廠口中殺傷力待評估的星星之火,似乎也有燎原的潛力。

台系電池一線廠高階主管坦言,雖然中美晶在大陸可能難以取得這項矽晶圓專利,但在台灣有機會因專利的訴求,多少對大陸矽晶圓輸入造成威脅,所以,此事雖對台灣矽晶圓廠有利,台電池廠卻可能受波及。

畢竟全球太陽能貿易戰、專利戰打得火熱,冒然使用具專利爭議的產品,容易落得得不償失,因為一旦專利戰開打,律師費、訴訟的時間等,都是不小的成本。只是,台灣矽晶圓總供應量遠不及電池需求量,所以大陸矽晶圓輸台一旦受阻,代表台灣電池廠將面臨「斷炊」的疑慮,至少有3成產能沒有料可生產,還可能促使台灣矽晶圓因為供不應求而漲價,代表即便是搶到料的台灣電池廠以會因成本拉升導致競爭力下降,而這會不會造成台灣廠更積極移到第三地設廠?也有待觀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