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工商時報 / 記者王中一、陳碧芬/台北報導)中美晶再度啟動購併!該公司昨(10)日宣布,以350億日圓(約新台幣131.25億元)收購日本Covalent Materials旗下的半導體矽晶圓事業體(簡稱CV)。
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表示,完成併購案後,該公司半導體晶圓產值規模可望拉高至目前的3倍,一舉躍升為全球第6大半導體晶圓廠。
盧明光堪稱國內電子業的「併購天王」,早期從德儀、光寶、敦南,到目前擔任中美晶、朋程和正道3家公司的董事長,期間負責的併購案高達13-14件,並且創下「不敗」紀錄,被併購的公司都展現出浴火重生成果,也替母公司帶來豐厚的轉投資收益。
以中美晶而言,2008年購併的美國磊晶廠GlobiTech,僅花1年時間就終結之前連9年的虧損,目前更成為美洲大陸的「磊晶一哥」,足可看出盧明光的功力。
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表示,此次購併CV將可一舉彌補中美晶以往在8吋和12吋等大尺寸領域的不足,GlobiTech目前雖有8吋磊晶,但並無晶圓底座,未來也將一併解決。她強調,CV的主要客戶為記憶體和車用電子,相較於國內同業的客戶以DRAM為主、價格容易受到壓抑來看,狀況好得多。
徐秀蘭坦言,日本業者的強項在於技術領先,但最差就是成本控管能力,但這是台廠的強項。未來中美晶併購CV後,將可發揮營運縱效。
據了解,徐秀蘭在昨日凌晨才完成併購的相關作業,「睡不到1小時後就去上班」,今日又要坐第1班飛機赴日本CV廠區與相關主管會晤,確實反映出中美晶的勤勞儉樸的企業文化。
對於中美晶來說,去年半導體部門營收約60億元,併購CV後預計可帶來140億元的營收,因此,明年半導體營收將一舉衝破200億元、為目前的3倍,並登上全球第6大地位。盧明光表示,中美晶上半年的半導體事業部毛利率高達43%,相較於太陽能和藍寶石的轉折迅速,「半導體絕對是一門好生意」。
據了解,Covalent Materials前身為日本東芝公司所屬之上市子公司Toshiba Ceramics,於2006年在凱雷集團及Unison Capital私募基金併購(MBO)後從東芝集團獨立。由於已屆創投和私募基金投資的「5年」回收和退場的慣例,加上花旗的團隊是盧明光20多年前從光寶、敦南一直到中美晶的老戰友,也讓中美晶得以擊退其餘競爭對手。
花旗環球亞太區環球投資銀行科技業務聯席主管杰順安(Shane Chesson)表示,日本高科技業者的技術研發是世界一流,生產管理方面還是台灣略勝一籌,基於產業鏈整合的綜效考量,日方愈來愈能接受把生產部門賣給原來的台灣客戶,像此次的中美矽晶和CV案,基於時機點與技術成熟度的因素,預估會有愈來愈多的日本科技企業向台灣產業靠攏。
c